来源:人气:749更新:2025-07-27 23:30:02
暑期档电影市场竞争正酣,由陈佩斯编剧、执导,陈佩斯、黄渤、姜武等主演,改编自经典话剧的《戏台》凭借扎实的质量和较好的口碑逐渐崭露头角。
目前豆瓣评分8.0,已经高于同期热门影片《长安的荔枝》。
另一方面,《戏台》的市场表现也不俗。
《戏台》在点映初期时成绩还不是很好,但随着正式上映,其票房表现凭借过硬的质量渐入佳境。
在宣发低调,整体调性偏“老派、传统”的情况下,首日票房突破2000万,仅次于大热影片《南京照相馆》和《长安的荔枝》,位居第三。
目前,《戏台》累计票房已突破1.48亿,猫眼预测其最终票房已接近5亿。
排除其他因素,光是“陈佩斯”这三个字,就足以让许多老一辈观众走进影院。
博主“许德民抽象艺术”精准点评,道出这部电影背后深刻寓意:这是一部不需要情怀和包容来关照的电影,是一部划时代,可以洗涤人性,纠正道德准星,照亮众生灵魂的大戏。
(来源:许德民抽象艺术)
但令人意外的是,《戏台》还圈了不少年轻观众的粉。
笑点背后清醒的讽刺
电影以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为时代背景,讲述了五庆班准备在德祥大戏院上演经典剧目《霸王别姬》,而包子铺伙计大嗓儿却意外被军阀洪大帅点名唱“楚霸王”一角,戏班众人为了保命,只能强推着这位“假霸王”挑大梁,由此引发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。
剧情本身包袱满满,可以说是一部十足的喜剧。但随着故事推进,观众会发现,这欢笑背后是深深的心酸与悲哀。
洪大帅丝毫不懂戏剧,只是因为喜欢楚霸王,就想将《霸王别姬》的结局改写,戏班众人为了活命只能硬着头皮演。
这狠狠讽刺了现实中个别“外行指导内行”的荒诞景象:外行人仗着权势随意指点,内行人明知荒谬却也只能妥协。
这种对“权力越界”的精准讽刺,精准戳中了当代人在职场、生活中遭遇的类似困境,让观众“笑着笑着就共鸣了”......
角色塑造中的以小见大
《戏台》中的每个角色都是立体的,人物塑造极具巧思,既贴合时代背景,饱含深意,又能让几乎每个人找到共鸣。
陈佩斯饰演的班主侯喜亭是五庆班的“定海神针”,他身上有老派戏班班主的世故圆滑——面对军阀时点头哈腰,转头却对着徒弟、戏院经理摆起谱来。
但侯喜亭骨子里又有对戏曲的执拗,哪怕后面被枪指着脑门,也在想着“戏得按规矩唱”。
陈佩斯将侯喜亭这个角色的老辣沉稳,顺境时的自信和威严、逆境中的委曲求全,都拿捏得相当精准。
(来源:许德民抽象艺术)
年轻的观众看它,会想起自己在生活或职场中“既要低头妥协,又想守住底线”的挣扎。
黄渤饰演的大嗓儿则是另一种鲜活的存在,他本是个普通的包子铺伙计,却因意外结识老乡——军阀洪大帅而被指定挑大梁演主角。
黄渤将“大嗓儿”的淳朴和憨厚,以及假作真时真亦假的西楚霸王的身段、唱腔、那种放飞自我的感觉演得相当到位。
(来源:许德民抽象艺术)
那种紧张、笨拙但又不得不硬撑的状态,几乎是当代人成长中的共同记忆。
姜武饰演的军阀洪大帅,看起来并没有传统反派的凶神恶煞,反而带着点憨傻。
姜武将洪大帅身上的草莽匪气以及乡情浸润的真挚演得游刃有余,他把碰到老乡时的朴素情感演绎也很到位,将“没什么见识却手握权力”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(来源:许德民抽象艺术)
他会因为“喜欢楚霸王”就胡乱改戏,也会因为别人夸他“懂戏”就得意忘形。
这种形象,在当代人眼中,可能代表胡乱指挥的领导,可能代表强词夺理的长辈......
而面对他们,大多数普通人只能像《戏台》里的戏班众人一样,明知离谱却又无能为力。
戏曲元素成独特加分项
《戏台》改编自话剧,其剧本经过数百场舞台的检验,节奏紧凑、台词精炼,没有多余废笔。
此番经过电影化处理后,既保留了原版情节的张力,又通过镜头放大了角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此外,影片中的戏曲元素基本没有理解门槛。虽然也有一些术语,但剧情通过角色反应(如洪大帅完全听不懂,大嗓儿解释)自然化解。
在为年轻人提供包袱的同时还让他们觉得“原来戏曲里有这么多讲究”,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融入,比刻意的科普、强行的灌输更能让人接受。
总之,大银幕上的《戏台》是戏,戏台上发生的故事是戏。每个人的人生,何尝不是一场戏?锣鼓歇处,幕布落时,谁又能说清,自己是台下客,还是戏中人......
希望像《戏台》这样高质量的电影,以后可以多来一些。
Copyright © 2018-2024